芯来科技创始人胡振波芯来科技成立于2018年,一直专注于RISC-V CPU IP及相应平台方案的研发,是本土RISC-V领域的代表性企业。目前已有超过300家国内外正式授权客户使用了芯来科技的RISC-V CPU IP,遍及AI、汽车电子、5G 通信、网络安全、存储、工业控制、MCU、IoT等多个领域。因此,在RISC-V落地的过程中,芯来科技的IP和方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随着最新支持RVA23 Profile的UX1030H等处理器IP新品的发布,将推动RISC-V进一步走向通用市场。
芯来科技产品线图胡振波认为,做IP业务需覆盖全场景,类似 “餐馆菜单” 满足多元需求。经过7年的发展,芯来科技已经成为全球IP货架最全的供应商之一。当前,在信息安全、汽车电子、功能安全和人工智能等垂直场景RISC-V IP市场,芯来科技依托自研体系和工程方法论,已经取得了相对领先的成绩。RISC-V在垂直场景容易落地原因在于,垂直场景领域软件生态封闭性强,需求相对更加清晰,更加利于RISC-V去落地。芯来科技在垂直领域有非常多具有代表性的IP产品,比如NA900车规级处理器是全球首个通过ISO26262 ASIL-B/D产品认证的RISC-V CPU IP,提供自研STL满足ASIL-B的不同使用场景;NI900基于900系列处理器,针对AI应用进行了多项特性优化,已被国内多家AI芯片公司采用。不过,胡振波称,垂直领域的RISC-V IP虽然辨识度高,但生态效应和市场容量有限,不宜被误认为是RISC-V行业的主流发展路径。RISC-V行业还是要大力发展“通用RISC-V CPU IP”,所谓 “通用RISC-V CPU IP”,指的是具备标准化接口与通用性规格、可跨领域应用的CPU IP,而非局限于某一类行业与应用。在通用RISC-V CPU IP市场,芯来科技的IP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,能够覆盖低功耗、高能效、高性能和超高性能场景,具体如下:
高能效场景:芯来科技近年来的落地重点便是高能效领域,600/900系列是芯来科技销量最大的RISC-V CPU IP,具备丰富的可配置特性,包括支持Linux、多核、双模式、Vector等。
高性能场景:芯来科技近期发布的1030H,是全球最早支持RVA23的RISC-V商用 CPU IP之一;1000系列将全面支持RVA23 Profile,将陆续发布1040H和1060H。
超高性能场景:芯来科技的2000系列面向服务器领域目前已经处于研发阶段。
胡振波表示,从市场容量、客户基数、生命周期与生态建设的角度来看,通用RISC-V CPU IP无疑是更具持续性和规模化的市场方向。总体而言,目前主要的通用芯片市场依然是ARM架构的天下,RISC-V还有很广阔的增长空间。除了CPU IP之外,芯来科技还推出子系统模式,将分离IP授权模式,提升到SoC子系统定制与授权模式。子系统模式面向客户推出的不再是单独的CPU IP,也不是一个个独立的SoC IP,而是一个完整的SoC子系统。子系统模式基本上囊括了SoC前端80%的共性工作,让SoC设计公司只需要做20%的自有部分,譬如第三方或自有IP集成,IO、PLL、工艺集成(SRAM、IO、PLL、PMU、模拟)等。
芯来科技SoC子系统胡振波称,自研IP丰富度是芯来科技推出子系统模式的基础。除了在RISC-V CPU IP成熟和丰富度方面领跑行业,芯来科技还有40-50种自有外围IP。子系统模式是一种高效的SoC开发模式,帮助设计公司降低开发门槛、开发周期、开发成本和开发风险。同时,子系统模式不强制绑定客户,保留客户差异化空间。